TOP榜写作榜手机小说

最近更新新书入库全部小说

前前后后 >> 战国从赵王雍开始 >> 第九十八章 我赵国自有国情在此

第九十八章 我赵国自有国情在此 2/2

“哦?世上竟有此种棋制?”韩康惊诧道。

小仕女眼中也露出一丝好奇之色。

“韩王难道不觉得,此番棋制与当今天下之势仿若吗?”赵雍悠悠道。

韩康眼中不由得闪出一道精光:“还请赵王解惑。”

赵雍也不再糊弄,如实道:“听方才所言,韩王之忧,同如此番棋局;当今、天下局势,正如这棋盘。观之天下,韩恰似位于天元处,为兵家必争、必战之地,齐国若想西进中原,必求借道韩国,秦若东出,首先便是伐韩。韩国虽是不弱,但与此强盛二国相战,恐不利……当然,单以韩国之力无疑是以卵击石,但正如方才所言,天下列国若都像此番棋局五子相连,韩国便可一战。”

“哈哈哈哈哈,赵王说道寡人心中去了。寡人闻贵国北疆一战,胡人背后乃是秦国唆使。再观晋阳一战,秦国又生事端,欺韩、魏攻伐与赵。今日秦国国力正陷颓势,赵王何不再行纵约,出兵函谷?”韩康如实道。

赵雍摇了摇头,对于韩王的相邀、准确来说应该是韩、魏两国的相邀。他只能说抱歉了。

相较于韩魏两国无胡人之扰的情况,赵国的国情不同,且灭秦也绝非一日之功,至少现在不可能。

赵雍以为,对于此时的秦国,三晋还无力灭之。

晋阳之战秦国之所以战败,说不好听点是赵雍借助先知之能,再加上韩、魏两国偷袭所致。若真是正面硬对硬,三晋恐难取胜。

赵雍突然转移话题问道:“韩王以为,秦国今日之强,因何而强?”他想听听这个他国之君的见解。

韩康见赵雍无意继续伐秦,不由得叹了口气:“秦有崤函之固,进可攻退可守,关东诸国若想攻秦可选择之处只有函谷关和武关……”

韩康对方絮絮叨叨一大堆,说的全是秦国的‘先天优势’,而忽略了秦国的后天之变。

可能并非他不知道,而是故意不提。变法,无论在那个时代、那个国家,都是讳莫如深的话题,上至一国之君、下至黎民百姓,谈之色变。

赵雍见此却直言不讳道:“寡人与韩王有不同之见,寡人以为,秦之地利,诸国皆有之。秦国之强不在其地利,而在于民心,在于其法。秦国之强,一靠新法、二靠耕战,新法壮其户籍,耕战利其民心。观今日之秦国,秦民皆不以出身而辨贵贱,而以战功论爵位。士卒战之而敢于用命,秦国如何不强?”

赵雍这里提到的变法,变,其实并非是实际意义上的变法。而是在于实施性和贯彻的彻底性。

若真说起来,商君变法大体内容其实‘抄袭’的关东诸国的变法制度。譬如设立郡县制,郡县制是春秋末年楚国最先开始的,本身就是作为君主直辖的领地进行管理,在战国时期逐渐被各国采用。而承认土地私有化,鲁国最先为之。户籍制度,也是赵国先君赵襄子最先解放的奴隶。奖励耕战自不必说,数百年前孔子这样的儒家都说“足兵足食民信”是国之根本。

商君变法的大部分内容,其实都是战国群雄普遍实行的。

若说区别,那便是秦国新法实行的彻底、执行的彻底。而反观关东诸国,各种贵族观念深入人心,这便使得实行新法的阻力倍增。

不过新法的彻底惯行还只是一点,对于韩王地势之辩,赵雍其实也是深感认同的。若无地势之优,秦国早就被灭了百次。

韩康突然起身揖道:“赵王不及弱冠之年,却见识卓越。寡人听围贵国北疆一战,赵王竟能与将士同袍共血,又以月相选择进攻时机,佩服佩服!”

仕女听到这里,突然抬头看了赵雍一眼。不想赵雍也挺关注她的,两人的目光在无意中触碰到了一起,对方立即低头回避了眼神。

“韩王过誉了。”赵雍也急忙起身回揖道。

见得外面天色尚早,好不容易来此一趟,若是尽然在屋中下棋那也就太无趣了。

于是赵雍提议道:“韩王,不如出去走走如何?”

“请!”韩康起身,两人不紧不慢地朝着门外走去。

出得大殿,赵雍不由得再度朝着后方望了一眼。

却不料韩康也跟着回头张望。俩人收起目光后,不由得面面相觑。

赵雍先是尴尬一笑,两人皆没有吭声。

随后二王在侍卫的陪同下,又绕着山路继续往上。

俩人在山路上走了一大圈,不时闲聊几句。随着地势不断攀高,山涧之中有不少河段已经成为天然冰桥,也有些水瀑挂满冰凌。

又行得几刻钟后,赵雍也终于是见到了对方所说的水瀑。

一平台之上有水花从峭壁飞冲而出,沿着固定的轨迹,在山涧中冲出一条小小的溪流山泉。溪流虽然不大,但确实没有结冰,赵雍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

眼看时间到了午时,二人便又回到刚才的大堂用午膳。韩王也没再提起诸国之事,反而唠了一会‘家常’。但刚才那仕女已经不知去了哪里,赵雍不禁心中空荡荡的,只在大堂上见过一次,回来就不见了。

赵雍也不好意思问。

用过午膳后,二人也没在山里多呆,浩浩荡荡的队伍沿着来时的码头,顺着汾水回到了区鼠邑。

邑城外,两人依依话别。

“愿韩、赵两国永杰同好。”韩康说道。

“愿韩、赵两国永杰同好。”赵雍回道。

……

……

韩王的乘舆一直送到两国的边境线处。

韩国区鼠距赵国中都(平遥)不过五十余里,赵雍并不打算在韩境过夜,及至傍晚,乘舆大队便行至中都城外。

又过十日,赵王行舆终于是回到了都城邯郸。一来一回二十多天,总算是赶到岁末之前回来了。

回到赵王宫,赵雍马上传来了几位重臣,共同商议此次两国会盟的机密国事。

经过群臣一顿分析,此次韩王相邀或为二求:一是希望三晋合兵继续伐秦,一是试探赵王对诸国的态度。

对于伐秦一事,赵国群臣一致认为应当休战。赵国此时不宜扩大与秦国的冲突,而今新法初步实施,基层不固,只有待新军大成,才是对外扩张的最佳时机。况且扩张的初步对象也优先是胡地、中山,而绝非强秦,这是赵国早已制定好的国策。

强秦可灭,但绝对不是现在。

赵雍回邯郸没几日,赵国便收到了韩国传来的国书。但此次国书所叙、不为寻常国事,而是联姻。

喜欢战国从赵王雍开始请大家收藏:(www.qqhh8.com)战国从赵王雍开始前前后后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战国从赵王雍开始最新章节 - 战国从赵王雍开始全文阅读 - 战国从赵王雍开始txt下载 - 刘浩渊的全部小说 - 战国从赵王雍开始 前前后后

猜你喜欢: 神话版三国遮天奥运现场一首中国人爆火出圈道君启禀王爷,王妃她又穷疯了魔天记灵境行者儒道至圣纯情女上司今天也没变成玩偶呢